科主任是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科室所有的诊疗活动,并实行分级分层管理。临床科主任应根据科室人员情况、专业设置组建2—3个医疗团队(或称主诊医师制、医疗组长制),报医务科审核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以正式文件下发,并定期调整。
科室查房可由科主任组织统一查房或以医疗团队带组查房的形式实施。设置三级医师查房是随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基本措施,同时,医师的个人专业知识及行为倾向也难以避免存在病情观察遗漏或片面等情况,多人、多次查房是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查房时通过查体,开展医患沟通,询问和了解患者及疾病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病理、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信息等)后,综合分析,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和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具体查房内容:
(1)最高级别的查房每周至少2次,固定时间,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必要时随时查房。
查房内容: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查房工作。
(2)中间级别的查房每周至少3次,新入院患者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查房,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必要时随时查房。
查房内容:对所管的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院、转院问题。
(3)经治医师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晨间、午后各查房1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上级医师、科主任随时查房。上级医师查房时,经治医师要携带病历、X光片及所需用的检查器具等。简要报告病历、当前病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房内容:要先重点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向患者及家属征求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履行告知义务。
查房是最常见的患者评估方式,为了尽快给予患者正确治疗,首次患者评估即查房必须在诊疗措施实施前完成。
查房时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得在公共场合谈论患者相关信息,不得向其他无关人员泄漏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检查患者时应适当遮挡,避免无关人员窥视;尊重患者的诊疗选择权,主动提出替代方案并陈述优缺点供患方选择时参考。
实施查房是对患者评估和再评估的过程,也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过程,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查房制度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查房,对患者进行初次评估与再评估活动,制定和调整诊疗方案,明确患者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并将评估结果记入病历中。
查房过程或结果,原则上应当在病程记录中体现。除日常查房病程记录外,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72小时内有最高级别医师查房记录。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2—3天合并记录一次查房病程记录,不允许倒记,不允许随意补记(抢救记录除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随时查房随时记录,并记录到分钟。
提供资料:创建办公室